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忆南航无人机事业的峥嵘岁月

发布日期:2012-05-30  来源:网络  作者:全球无人机网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访我国无人机领域著名专家、南航无人机研究所前所长吕庆风研究员

 人物简介
吕庆风,男,汉族,193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无人机领域著名专家。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留校任教。历任南京航空学院无人机研究室副主任,无人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总工程师,曾任中国航空学会轻型飞行器专业分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飞机专业组成员,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和198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当选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68—2006年,他相继主持完成6个无人机型号的研制和2项无人机系统的预研。以上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次。撰写《长空一号无人机系列的研制与发展》《“长空1号”无人取样机研制及试用综合技术报告》等论文和科技报告多篇。4次荣立航空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新机研制一等功,1986年获批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入选南京市第三届十大科技之星。

吕庆风研究员是我国无人机领域著名专家、我校无人机研究所首任所长和总工程师,他带领我校无人机研究团队奋力拼搏,使我国的无人机技术登上了新的台阶,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个周末,77岁的吕老师冒着料峭的春寒,应邀来到编辑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够和这样一位资深的科研精英分享人生经历,我们深感荣幸。初次见面,感觉他虽年逾古稀,却精神抖擞,步伐稳健。简单介绍后,我们便聊了起来。

走上无人机研制之路1954年高中毕业后,吕庆风被保送到南京航空专科学校(南航前身)学习,这是苏联专家协助新建的一所高校。教室和实验室挂满了航空专家的画像,几乎所有航空专业的开创者都是外国人,这给他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航空专家?”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在旧中国,也有许多热血青年想走航空报国的道路,但政府未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条件,满腔报国之情付诸东流。现在,新中国为你们开辟了广阔天地,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从那时起,他就下定了为航空事业献身的决心。本科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当时的院长吴继周主张教师必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一味教书。因此,他和一批青年教师被派往南昌320厂参加新型飞机的设计,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一年有余的研制实践结束后,他回校担任《飞机总体设计》《航空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参与到“南航10号”超音速靶机的研究中。“时任南航副院长的范绪箕教授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他认为航空高校必须开展实际的航空产品研究,才能提高学校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吕老师介绍,由于试验条件有限、工程经验不足、资金短缺,飞机总体设计完成后只做到风洞试验就无法进入到下一步了,但却带动了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和无线电等专业的研究。他不禁感叹,“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学校领导是站在教育家的高度来看问题的。”

1968年,吕庆风迎来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开始全面负责南航无人机研制的技术工作。从那时起,他一直致力于无人机研制,是多个无人机型号研制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从1968—2006年,他相继主持完成6个无人机型号的研制和2项无人机系统的预研。与此同时,他参与建设的南航无人机研究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无人机研制重要基地之一。如今,南航的无人机技术在不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从八年“抗战”到勇攀高峰1968年,因国内导弹武器鉴定的急需,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向南航下达了“长空一号”中高空靶机研制任务。吕老师说:“当时,学校研究无人机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没有试制厂房和专用实验设施。飞机零件是在校实习工厂生产的,部件装配和总装是在飞机工艺实验室进行的,全机发动机联合试车则是在今天风洞实验室前的人行道上来完成的。”研制工作整整历时8年,南航人戏称为“八年抗战”。“由于缺乏经验,几乎每一个分系统都遇到过重大问题。要掌握无人机的研制规律确实很不容易。”在这八年中,先后遇到过5次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从不气馁,而是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切实改进。试飞队在外场的工作十分严谨,一旦发现故障一定要彻底排除。有一次试飞前最后检测时,突然发现升降舵自动转动,经排查是自控系统中某个电子元器件性能不稳定引起的,深层次原因是研制过程中缺乏对电子元器件的严格筛选。这是质量保障中的隐患。为了给国家研制出性能可靠的靶机,试飞队毅然决定不采取现场更换器件的做法,而是把2架靶机撤回学校,拆下全部电子元器件做了严格的老化筛选和寿命试验。再次进场试飞,取得了圆满成功。1976年,我国第一架大型高速无人机“长空一号”设计定型,该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续航时间及飞行稳定性都超过了指标要求。

“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研制经验。之后,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架核试验取样机,又在10年内相继研制成低空靶机、大机动靶机和超低空靶机,性能都达到国外同类靶机的先进水平。”最令吕老师感到自豪的是某型号无人侦察机研制。该机研制有很高的技术起点,采用了当时国内尚未有过的多项新技术,如液压冷气弹射起飞、自主导航和自动着落等,都取得了成功。面对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纷至沓来的个人荣誉,吕老师谦虚地说:“这些成果和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无人机研制是一项大工程,离不开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当然,学校领导的重视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吕老师说,南航的历届领导对无人机都很重视。记得一次试飞前,他对亲临现场的吴继周院长说:“我们能想到的事都已经做了,发现的问题也都已经解决,明天就要试飞了,但我不能保证一定能飞好。”“那当然了,不然怎么叫科学试验?科学试验允许失败。”吴院长的这番话带给试飞队的不仅是安慰,更是一种动力。

退而不休 建言献策吕老师已在2003年退休,缘于他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科研能力,南航返聘他工作直至2010年。即使现在,他还会经常参加无人机院的一些会议。“只要有事,我都会去。”吕庆风见证了我校无人机事业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为中国无人机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退而不休的他始终关心着南航无人机事业的前程,并为其发展建言献策。他认为在当今无人机行业竞争激烈形势下选择合理的机种定位和专业定位非常重要,南航要根据国家的需要、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开拓创新,抢抓新技术前沿,同时要深化改革。”他相信南航无人机研究院一定能顶住多重压力,迎难而上,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目标,吕老师对此很是拥护。去年底,他应邀参与评审验收青年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发现这些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学术基础都很好,阶段性研究成果也很喜人,但是研究条件却有待改进。“如果学校能给这些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肯定能冒出一批学科带头人。”他也很关心学校优秀学术团队的发展和巩固,结合无人机院的发展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优秀学术团队的建立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老同志退休前要有意识地培养好接班人,做到后继有人,不断壮大。”谈到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吕老师赞叹道:“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给本科生配导师等。不这样,何来‘凤凰之翼’?何来‘挑战杯’的优异成绩?这样的创新氛围要继续加强,我们一定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科技人才。”

访谈结束,吕老师骑着电动自行车匆匆离去,说是要赶回去帮妻子做点家务。“退休前忙于工作,家务事全靠妻子,现在退休了,当然得帮妻子做一些事。”他对妻子的体贴,使我们的内心再次升腾起敬意,能与这样的专家一起畅聊其科研人生,如沐春风。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205/30/785.html
标签:  忆南航无人机事业的峥嵘岁月 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