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津保税区构筑无人机服务产业链

发布日期:2018-03-19  来源:新金融  作者:刘跃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无人机行业近年来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了无人机的快速普及,但由于缺少合法合规的飞行场地,“黑飞”现象已经扰乱了正常的空中秩序。与此同时,无人机研发企业试飞难也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飞行空域获批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位于天津保税区内的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近日正式获批空域使用权,确保了区内涉及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维护保养、飞行培训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众多无人机相关企业可在基地内实现生产、试飞“一站式”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空域的顺利批复,基地后续产学研相关工作将陆续展开。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负责人、天津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政哲表示,在项目聚集方面,今后将深度整合无人机产学研资源,搭建并进一步完善无人机产业服务产业链,打造无人机性能检测、技术研发、整机制造、飞行体验、驾照培训、农林作业、空中巡查等飞行验证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无人机科研试飞基地;完善无产业配套方面,引进无人机鉴定评估中心为现有无人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企业及市场实际情况,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制度完善与技术标准规范。“下一步航空产业基地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飞行管制规定,举办空域使用流程企业培训会,做好空域使用的管理工作,为产业化基地无人机产业的腾飞与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据了解,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截至2017年年末,基地已经先后诞生了108个民航初创企业。其中,天津腾云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测绘及勘查用途的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曾祥龙表示,获批空域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新机型有处可飞。“以往我们研发新机型的试飞,或者针对无人机的实际应用对客户进行培训时,只能在很偏远的空域进行,一天可能飞一两架次就要赶回来,空域获批之后,未来在产业园区内就能进行试飞,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物力成本,飞行安全也能得到保证,为企业提供了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行业门槛难逾越

近几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规模依旧保持增长,忧的是多家消费级无人机企业遭遇裁员或破产窘境。

无人机行业在2015年迎来了资本爆发期。数据显示,2015年无人机天使轮和A轮的投资占比超过了总数的67%,融资金额和交易量都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开始,由于应用场景单一、“黑飞”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迅速跌入谷底。

先是美国无人机企业3DRobotics放弃消费级市场,转投行业专业应用。随后,包括Parrot、Autel、广州亿航、零度智控等众多无人机企业都经历了裁员风波。直至今年1月,GoPro也宣布彻底放弃无人机业务。

相较于消费级无人机行业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工业无人机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2016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各领域潜在需求快速释放,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60%。

面对消费级市场的“惨烈”,不少无人机厂商希望转型工业级领域,然而事实却是成功者寥寥。

与消费级无人机不同,工业无人机不在乎炫酷的外观和花哨的功能,反而是作为飞行器最基本的可靠性、稳定性才是它的核心。同时,在实际运用中无人机企业还需要与行业客户进行反复的沟通并不断地改进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客户黏性和壁垒。

“企业要从消费机转向工业机,门槛非常高。从行业层面看,做好工业级无人机,需要企业与客户的保持长期的交流沟通,才能知道特定行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技术层面看,工业级无人机由于需要从事某些行业工程,会面临特殊的恶劣飞行环境,这样就对产品质量、飞行安全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无人机出现问题或事故,将对整个项目的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曾祥龙对记者表示。

工业无人机爆发

此前,由于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且更为熟悉,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热度远超工业级无人机,且前者技术门槛较低,以至于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但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热度渐退,工业级无人机则成了业内看好的香饽饽。行业认知度的提升,也将有望使工业无人机进入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0家无人机企业布局工业级市场,主要涉足农业植保、电力巡线、警用安防等领域。

随着《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试行规定》《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落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仍在深入开发的工业无人机领域,将迎来行业规模的大爆发。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工业无人机行业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高位,到2022年,国内行业规模将达到527亿元,平均增速将在6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该预测仅为硬件销售规模,并不包含服务。而实际上,工业无人机所产生的服务费用可观,因此整体规模远超消费级市场。“工业无人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不断扩容,企业能不能跟上发展,首先要看应变能力,其次就看你真正的技术实力是不是真的盯得住,如果盯得住,企业就会越走越远。”曾祥龙说道。

尽管前途可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的无人机技术依然存在不小的发展瓶颈。在续航时长、载荷重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半径上,仍面临着严峻的壁垒,前两方面更是重中之重。在解决现有技术痛点之前,无人机相关研发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803/19/33195.html
标签: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