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国内无人机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谢李柯
核心提示:阐述了无人机的概念,简单描述了无人机的发展历史,就国内的无人机产业前景做了一个美好的展望。
 国内无人机的现状与展望

在正文之前我想先讲清楚几个概念问题。

1.什么是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

2.无人机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的优势?

可以减少与保障飞行员有关的结构重量,增加有效载荷,相对可以降低制造,使用,维护方面的成本;可以避免飞行员伤亡、被俘等情况,可以突破人类飞行员身体本身的生物局限性,能够执行危险系数更高的任务;根据任务需要,使用环境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度较高,体积原则上无下限,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有人机小得多,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有利于隐身设计;体积上更为灵活,平台适应性更强,特别是在海军等平台空间有限的使用上,作战灵活性更高。

3.无人机与航模的区别?

随着材料科技与电子科技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事实上无人机与航模技术上的区别现在已经很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国家政策上与使用目的上的区别。航模更多的是以观赏,竞技方面的应用,而无人机则是实际工作需要与军事任务方面的应用。当然成本与体积也是航模跟无人机明显的区别之一。

就像世界上其他的科技一样,无人机的诞生也具有深深的军事目的烙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于1914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第一次提出了无人机的概念:“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在得到有关部门及领导的肯定后,A.M.洛教授接手了这项工程。但是对于当时的科技而言,无人机这项需要多个学科技术支撑的综合工程注定命运曲折,而它最先担当的任务角色也非常具有喜剧性—--靶机。

作为英国的表兄弟,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嗅觉向来是灵敏的。不迟于1915年美国人就加入到了无人机的竞争中,且取得的成就远比英国人大得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甚至于疯狂到设想将报废的B-17和B-24轰炸机改装成携带炸弹的遥控轰炸机。驾驶员先驾驶这种遥控轰炸机至海边,然后跳伞脱身,遥控轰炸机则在无线电的遥控下继续飞行,直至对目标进行攻击。可惜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再加上操纵技术过于复杂,美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研制计划。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也曾研制出3种喷气式无人机,分别取名为“格劳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种种原因,都未能正式装备部队。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的对无人机的研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而军事用途始终是无人机最大的市场。得益于电子科技与材料科技上的领先地位,美国一直在无人机领域具有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而军事技术大国俄罗斯在接手前苏联的大部分国家科技遗产后在无人机领域也具有无人轻视的地位。但是深处中东的以色列在无人机领域的不俗表现却让人意外又意料之中。作为一个被一圈阿拉伯国家包围敌视且建国伊始就从未走出军事威胁阴影的国家,以色列的人口在他的邻居面前无疑处于劣势,而无人机无疑给了以色列人一个从技术上寻找军事力量平衡的突破口,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众所周知,在这种迫切的军事现实需要跟天然科技环境具备的条件下,以色列人的无人机产业迅猛发展,当年我国跟以色列人的“哈比”无人机纠纷就是最好的注解。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那是以血泪交足了学费才领悟到的。促使我国加速对于无人机的研发从某个角度讲还得“感谢”我们北方的好邻居前苏联,就像共和国其他方面的科学研究之所以下决心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与前苏联的技术封锁分不开。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专家的撤离,解放军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不得不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而主要负责人正是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从无到有,历经了50多年的发展。期间,除了前苏联,与以色列等国的商业合作,我们的另一个对手美国人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火蜂”这种无人侦察机在我国“长虹”一号上的技术影子其实大家都知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工业技术实力的长足高效发展,美国人的捕食者MQ-1,全球鹰RQ-4A,坎大哈怪兽RQ-170,在全球媒体前大秀肌肉风光无限的同时,中国不显山不露水的发展了天翼3,翔龙,翼龙等等无人机型号时大家就笑而不语了。

作为局外人,对于无人机的应用方面大家接收到的大多是军事方面的信息,这与媒体追求新闻眼球效应是分不开的。军事应用方面无疑无人机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者,但是无人机产业的春天可不只能是军事应用方面,全球科研民用方面的应用的才是无人机的广阔天地。

无人机的本质是一个空中飞行平台,它的价值体现在其“低成本,长航程,使用风险低”等优势上,其具体执行何种工作由其搭载何种工作仪器决定。在高空科学实验,边境巡逻,地图测绘、地质勘测、灾害监测、气象探测、空中交通管制、边境控制无人机、通信中继、农药喷洒等方面现在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

我国的无人机技术虽然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在民用领域的运用上却发展不大,距离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有着不小的距离。当然技术上的距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更大是问题却不在于技术上,而在于思想观念上。我国现阶段无人机的应用除去军事方面的就剩下高校科研单位跟国家管理机构了,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压根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市场经济关键是在于市场,一个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广泛开发市场的产业是注定走不远的。一个研发靠国家政策性拨款为主的失败案例在我国那是数不胜数,这方面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在我国前面。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中国正处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正带动科技产品应用的长足发展。无人机在任何一个行业应用方面的突破都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国内的无人机应用潜在市场总量的规模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可以说谁掌握了中国的无人机市场谁就掌握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无人机在国内民用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迫切需解决几个政策法规方面的实际问题。首先是国家对于无人机使用上的法规政策不明确,在离地三尺就归空管的现有法律框架下,无人机实际是处于一种很尴尬的法律环境中,基本可以说是谁都管不着又谁都可以管。其次,在制造生产领域上,无人机的质量标准在国内在法律法规上也没有明确的可参照标准。最后,使用操作人员的资格培训方面,也是一笔糊涂账。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无人机的安全都得不到必要的保证,应用要深化无疑是空中楼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谁都挡不住的,无人机所具备的优势使得它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任何人忽视这种潮流都会受到现实的无情教训。无人机的发展与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科技综合竞争上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需要众多学科支撑的产业已经跟一个国家众多的科研,工业化产业链深深连为一体。而这以高科技产业又恰恰是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行业之一!中国现有的工业科技水平完全具备了无人机研发到工业化生产所应该具备的所有条件,可以说我们有完整的无人机产业化生产链!所以无人机在国内的发展应用前途无量,甚至于可以预言在无人机竞争领域,现在站在领先位置的发达国家可以做好被中国超越的心理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