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无人机——信息化战场的智能杀手
  作者:李国新
核心提示:如何提高无人机的战场适应性。
无人机——信息化战场的智能杀手

李国新

        自从1903年12月莱特兄弟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人类飞翔的梦想得以实现。有了飞机以后,人们便根据需要不断的改进飞机,设计出性能、人机功能更高的飞机,主要表现在速度的提高,外形的改进,起飞重量的提高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飞机的设计更是追求智能化,使飞行员更加轻松。随之,无人驾驶飞机问世了。无人机的问世大大解放了飞行员的身体,尤其是对于空军飞行员。下面,我将根据我的理解谈谈对军用无人机的看法。

        军用无人机在战场上主要担负攻击、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任务。然而,在战场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为了减少在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很多国家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或购买他国无人机,中国也不例外。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军首次使用无人机引诱叙利亚雷达开机,取得良好的作战效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次使用“全球鹰”无人机进行攻击和侦察,战绩卓著,使人员伤亡概率大大降低。于是,各国开始认识到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攻击无人机和侦察无人机尤其重要。现在的先进无人机已能较好地发挥战场作用,但在战场适应性上还有待提高。

        对于攻击无人机,我们主要考虑如何提高攻击能力。若要提高无人机的攻击能力,就要提高无人机的载弹量,这就对无人机的起飞重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打击任务的成功率,无人机还要有较强的隐身能力,在这方面可以吸收一下当今第五代战斗机的经验,采用减小雷达反射面,采用吸波材料,武器内置等方法。还有,就是要提高无人机的速度和机动能力,以更好的躲避敌方导弹的攻击,在作战时还要有电子干扰的配合。对于侦察无人机,笔者认为,在外形上要缩小无人侦察机的尺寸,这样便可使敌方雷达难以发现,纵使被发现,也很难被击落。同时,利用仿生技术,比如参考鸟和蜻蜓的特征,真正做到雷达难以发现,肉眼难以识别。甚至,人类还可以使无人机“长上脚”,能使其落地近距离侦察,将更准确的战场信息传回指挥部。当然,对于侦察无人机来讲,机载侦察设备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军用无人机有着成本低,战场生存能力强,可减少人员伤亡等优点。未来战争中,无人机这个信息化战场的智能杀手将会被大量应用。然而,大量资料表明,我国无人机与西方先进国家无人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国应加大对军用无人机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

        现在,时常看到有人驾驶直升机和战斗机从头顶飞过,但从来没有看到过无人机。这说明,无人机在我国运用还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无人机的研发力量,赶超发达国家。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我也希望未来能为我国无人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真诚地希望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