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自身因素
农药的成分、理化性质、剂型、作用方式、生产质量都影响着药效的发挥,各公司生产工艺和制剂生产能力高低不同,药效也会有所差异,同时不能排除一些公司在含量上做文章,偷减含量影响药效。
另外,植保无人机作业时也可以加入飞防助剂,高质量的飞防助剂具有增强附着力、渗透性和展着性、抗漂移、抗蒸发等特性,从而提高喷洒效果。当然,除了药剂本身,配药方法也很重要。
(2)喷雾质量的影响
喷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效的高低。目前常规的喷雾器械所喷出的雾滴过大,雾滴喷洒于作物表面时会产生弹跳,约有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面上,导致药效降低。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中径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药效也有大幅提高。
天鹰兄弟植保无人机采用美国Teejet进口喷头,喷雾粒径小,大大增加了药液的覆盖密度和覆盖均匀度、渗透性好,提高了防治效果。
(3)防治观念有待转变
应改变“见病施药、重治轻防”等现有防治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用农药品种,建议轮换使用不同成分药剂并与保护性制剂混配使用,延缓抗性的发生。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强责任心,丰富植保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应对田间复杂的病虫害情况。
(4)温度湿度影响药效发挥
气温:高温下,农药有效成分易光解或分解,药液易快速挥发或蒸发,作物气孔可能关闭,不利于作物对农药的吸收。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一般而言,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效果较好,高于35℃可能对作业的安全性和效果影响较大(当然具体的药剂对气温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别)。
湿度:植保无人机作业本身用水量较少,所以湿度的影响相对会更大。在干燥的环境下需要相应增加用水量,反之用水量可适当降低。
风:研究发现,一定风速更有利于提高雾滴的沉积效率,建议1-4m/s风速时施药,有利于雾滴在靶标上沉积。当然,建议在3级风以下作业。
光照: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对光的敏感性不一样。比如,辛硫磷、除虫菊素等易光解,最好用于土壤处理、贮藏害虫防治及晚上喷药防虫;而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如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等)就需要有较好的光照条件。
同时要注意关注打药前后的其他天气情况,比如是否会降雨、有没有雾霾等。
(5)作物和病虫害情况
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高矮、密度,以及病虫害的种类、生活习性、严重程度等,都对防治效果有影响。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亩用量、作业参数和用药,也需要更专业的植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