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总工程师

发布日期:2010-09-30  来源:网络  作者:全球无人机网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且让我们深情地记住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挚情于祖国的——科学中国人。

 

致敬,大西北的优秀儿女!

 

——《科学中国人》“放歌大西北”栏目主持人 刘德英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的一个个方阵,以坚定豪迈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沿长安街绵延向西走去……接着,写进共和国历史画卷的一幕呈现了:10架无人机神鹰一样飞进了人们的视线里,宛如

 

 

惊涛拍岸的歌唱

 

2009年10月1日。

 

在美丽的金水桥畔,新中国六十华诞庆典的盛世大阅兵仪式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脚下每一寸热土所浸透着的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的甜蜜与歌唱……

 

这一天,人如潮、花如海的天安门广场和宽阔的长安街,仿佛一条澎湃着的大河,澎湃着一江滔滔不尽的爱国之水……

 

相信这举世瞩目的一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走过82年辉煌征程的人民军队,在这里集中展示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力量;集中展示了我军捍卫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

 

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8000余名官兵、500多台装备组成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以坚定豪迈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沿长安街绵延向西行进。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51架战鹰编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从华北地区7个机场起飞编队……当我抢拍到女战斗机飞行员拉着漂亮的烟雾从头顶飞过这一幕彩练当空舞的镜头时,举着相机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了。

 

共和国又一庄严时刻来到了——中国无人机方队首次公开亮相。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

 

首次接受检阅的10架无人机架设在车辆上,以整齐的队形通过天安门广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以和平的力量庄严的检阅,标志着无人机这一新型作战力量已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

 

这场景,让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所有的吟诵都显得空洞,人们心中,唯有波涛在荡起涟漪……

 

后来才知道,这批受阅的无人机是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分别是三种不同型号的近程战术和中程战役无人侦察机,可履行各种侦察任务。作为驻地记者的我,事前对此竟然毫无所知,不由得感叹起自己的孤陋寡闻!

 

欣慰的是,今天,当我再度回首那一群神鹰时,热血依旧在沸腾!

 

尤其是,当我接到采访无人机研究所总工程师祝小平的任务时,更是喜出望外,多么光荣的使命啊,作为一名科技记者,能亲笔记录下一位科学家对这个民族所报以的崇高礼赞,这是何等的荣耀!

 

步入这座看似普通但十分森严的科技园,我仿佛感觉到,每一扇窗户都笼罩着一层色彩,令人充满无尽地想象。这里就是国庆受阅的无人机装备诞生地: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发展中心,也是——

 

神鹰起飞的地方

 

跨入这个神秘的世界,一种探秘感不禁油然而生。

 

陪同前往的校宣部领导向我介绍,无人机所自主研制生产的参阅装备参加60周年国庆阅兵后,境内外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德国等海外媒体认为,以西北工大无人机所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研发实力,已经达到了紧跟世界的程度。国防大学兵器专家谭凯家教授称,最新展现的这些无人机显示出中国在信息侦察监视以及信息处理等范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介绍,11月17日,西北工大无人机民用项目落户深圳签约仪式暨无人机工程中心揭牌仪式在深圳举行,标志着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西北工大无人机项目将在深圳实现民用产业化,填补了国内无人机民用市场的空白……

 

也就是说,这个神秘的世界,已成为祝小平总工和他战友们人生驰聘的疆场,科技逐鹿的舞台。

 

这一回,终于见着他了,这可是对他约访半月之久的相见啊!

 

没想到,这位总工程师、无人机主要研发者,竟是一位如此慈眉善目的中年人,除了一双目光炯然的眼睛,似乎让人看不出身上有什么特别神秘的东西。

 

“很抱歉,刘记者!我出差刚回,事情实在太多了!”他一脸的歉意。

 

“他天天都在忙呢,这不,刚下飞机……”校宣部领导发出由衷感慨。

 

“没关系,祝教授您辛苦了!”我们热情地握起手。

 

当距离拉近,当我细细打量起这位中年科学家时,我看到了一张比较疲劳、略显憔悴的脸,不禁想起半个月中我们的几次短信接触––

 

“对不起,刘记者,刚接到出差任务要走了……”

 

“很抱歉,我刚回来,又要迎接工作检查了。”

 

“不好意思啊,我又要出差了……”

 

真没有料到,一位已经把光荣写进了共和国历史画卷的无人机研制总工程师,在完成了国庆阅兵如此艰巨的任务之后,依然会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工作起来仍旧像个陀螺一样……

 

更没料到,才四十多岁的他,已早早地生出了满头华发,并对它毫无掩饰,任其飘飘……这一刻,我的视线忽然变得清晰又朦胧。

 

直到翻开这份简历,读着这简短而厚重的一页文字,他的形象才渐趋清晰起来––

 

祝小平,1963年生,湖南衡阳人。我国无人机领域知名学者,长期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和控制制导技术研究工作,飞行器设计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被原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和“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型号、国防预研、国家高技术863等项目20多项,获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申报发明专利16项,其中6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表论著60多篇,被EI收录20多篇,主编我国第一部《无人机设计手册》。

 

作为总设计师,他全新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无人机系统”,是我国第一个研制的用于电子战硬杀伤的武器装备,实现了电子信息装备从支援保障到主战装备的跨越,是我军装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获2007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党和国家授予了重大贡献奖,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总负责人,他主持研制了“某型小型航空转子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攻击型无人机特殊要求而设计研制的转子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2006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承担精确制导武器半物理仿真与测试平台系统建设。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建成了低频段的射频半物理仿真系统,满足了新型武器系统型号研制需要,获2006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主要成员,他参加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某多功能无人飞行平台总体综合设计技术”研究,该项目获2009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主编,他在国内首次主持编写了《无人机设计手册》, 200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手册是国内第一部较全面系统阐述无人机设计技术的工具书,154万字。

 

他在作战无人机发展研究、无人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无人机协同攻击目标研究、多模制导技术研究、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航空学报》、《宇航学报》、《系统仿真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中,共发表论文60多篇,被EI收录20多篇。

 

我是如此地幸运啊,在无人机所这样一个有梦的地方,在一年中这个最寒冷的季节,我欣然地拾到了一片最美丽的树叶,并将解读它所镌刻下的生命之美,为读者、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又添一层色彩……

 

学生时代他喜欢读的,是李大钊那篇充满青春活力的《青春》:“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于是便有了他——

 

激情飞扬的青春

 

在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有一座“雁城”,它是湖南省南部衡阳的雅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

 

1982年7月,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一位刚经历过高考激烈角逐的19岁少年,正痴痴的凝望着蔚蓝的天空……这是一片雄鹰的领空,少年正做着航天航空之梦:“我想在这片高空上飞翔!”夏风似乎也听懂了他的心语,夹带着一种渴望和期盼,轻轻地在他面颊上吹过,令他胸中的波浪层层叠叠的涌动……

 

这位有梦的少年,就是祝小平。

 

一个月后,祝小平梦想成真!“西北工大”通知书如期而至,他被录取到“宇航工程系飞行力学”专业学习。

 

告别了父母、老师和同学,这位“雁城”之子打点好行装,第一次迈出家门,带着兴奋和期待,踏上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他沿着雁儿归巢之路奔去,一路向北!不,是大西北,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大西北!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在流淌着汉唐神韵的西安古城。是我国唯一一所能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及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它是“三航”的摇篮,更是培养民族中坚、社会栋梁的摇篮。

 

祝小平走进了憧憬已久的“三航”摇篮,感受到了学子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学习的宏伟抱负,更感受到了黄河穿行、黄土高原纵横、历史文化极为厚重的一种浸入骨髓的中华气魄。

 

在“三航”的摇篮里,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品行也日益完美。

 

他懂了,走进了这所大学,不仅是实现了自己个人的梦想,也不仅是承担着父母、亲人和老师的期待,更有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只有把自己的成长和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真正的梦想。

 

“努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把全部的聪明才智乃至生命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

 

一串串这样激昂的豪言壮语,对身处那个时代的祝小平来说,真的不是空话,更不是高调,那是一种信仰的建立,是一种拔地腾空的雄心!

 

从此,这位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充满着学习激情的青年学子,胸怀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在自己热爱的飞行力学领域里施展着出色的才华,谱写下了绚烂的青春之歌!这支青春之歌,带给了亲人以惊喜和希望,也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纷纷赞叹不已——

 

1986年7月,他毕业于宇航工程系飞行力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1989年3月,他毕业于航天学院飞行力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1992年5月,他毕业于航天学院飞行力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就在祝小平博士即将毕业前夕,他的思潮涌动……这时,“深圳速度”、“市场经济”等名词像热浪一样吹拂着中国内陆。深圳,已是一块被人看好并向往的热土。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后,祝小平在深圳很快寻求到了发展的机会,他亲身体验到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巨大魅力。没有出众外表的他,凭着自己的扎实理论、实践经验以及出众的个人才华与独到的眼光,很快被赛格集团某公司相中,并被聘用为部门经理。可以说,这时的祝小平有了颗像深圳一样涌动的心……他知道,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深圳很快就会跃上中国的版图,在这里,自己一定能鸿图大展! 

 

然而,这时从母校西北工大传来消息:不能放人!

 

陈士橹教授,是一位把毕生都献给了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院士,也是祝小平的恩师。提出不放人的,当然是他。他太喜欢这位弟子了,从内心深处器重他!是啊,一个才华出众的弟子,一块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料,怎舍得放走呢?

 

得此消息,祝小平内心也充满了感动。想想自己的宇航梦想,想想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校园和把自己培养成才的导师,他心中同样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立即表示愿意放弃一切,去西北工大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

 

几个月后,也就是1993年3月,祝小平重新回到了科研战线,前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然而,祝小平当年留给深圳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1995年5 月,就在祝小平博士后快要出站的时候,深圳公司的人主动来找祝小平了,承诺要解决他的一切后顾之忧。

 

有着很深科研情结的他,再次婉言谢绝了这家公司的好意,如期回到了西北工大。同年6月,他再次进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这次是在本校航天学院,他加入了航天921项目(神舟系列飞船的前身)的科学研究工作。直到1997年6 月,他第二次博士后出站。

 

这一回,他是和妻子周洲一起双双从博士后出站的,并且两人同时被上海交通大学录用,学校也为他们准备了新房子、好待遇。然而,别离之际母校又来挽留他们了。祝小平再次情感难舍,最终选择了以真情回报母校,说服妻子一块留下来,在大西北的土地上为航空航天事业奋斗。

 

就像故乡“雁城”那些歇翅停回的北方鸟儿,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最终还是要飞回自己的巢穴。祝小平在经历了求学的循返往复之后,最终还是飞回了难以割舍的西北工大。

 

他在无人机的研究进程中艰辛地跋涉着,心,走过了苦涩黎明;目光,掠过了茫茫大漠;情感,投向了更深远的浩瀚长空。如此一切,都是––

 

为了华夏的光荣和梦想  

 

回溯历史,世界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于1917年,它是集航空、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控制、传感器复合材料、小型航空发动机等多方面技术成果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很早就被运用于实战。

 

越南战争中,美军曾就动用无人侦察机多次入侵我国境内实施侦察。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派出6种型号的无人机200余架次,以弥补军事军卫星侦察精度不足的缺陷。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都大量动用了无人机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美国的“捕食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布署数量据称已超过了300架,它曾多次执行过对地攻击任务,其作用有时堪比巡航导弹。无人机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强劲表现,促使美欧军事强国争相加大研发力度…… 

 

无人机不仅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无人员损伤等特点,在灾情监视、交通巡视、航空测绘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在执行危险任务时远比有人机更具特点和优点。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国在无人机研发上自然也不甘落后。1958年8月3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我国第一套无人机系统在西安窑村机场试飞成功,开创了中国无人机事业的先河。

 

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到建成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西北工大的无人机事业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1997年7月,两站博士后出站的祝小平,在经历了观念和思想的大拐弯后,

 

放弃了赴深圳、上海发展的机遇,选择留在母校365所(现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安无人机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这一年,他34岁。不用揣测,谁都能意识到他这一举动的本质是什么,这不正是一位热血男儿的时代选择,一个精神上成熟的学者对自己人生的衡量标准么!

 

始终认为应该学以致用,应该做国家未来命运承载者的祝小平,立志用智慧、勇气和拼搏的精神秉承“无人机精神”,沿着几代人披荆斩棘铺就出的道路,续写无人机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此,流淌着汉唐神韵的千古长安,又有一颗炽热的灵魂与她一起跳动,他从这片呈现着中华气魄的黄土地上,迈向未来,迈向进步——

 

36岁,祝小平受任为国家重点武器装备项目总设计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38岁,祝小平受任为研究所总工程师、总设计师……

 

用生命火焰点燃起远大志向的他,很快成长为全国最大无人机科研基地的技术领军人物,承担起国家重大无人机型号的研制任务。

 

由于重大无人机型号的研制任务都是我国急需的装备,其总体技术指标需要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系统复杂、新技术多,难度大、时间紧、风险高。因此祝小平遭遇过的挫折比一般人要多,这让他时刻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正如365所名字一样,在一年的365天里,祝小平天天都有那些永远也操不完的心事,他的目光每一天都要掠过茫茫大漠,投向深远浩瀚的长空,为了中国无人机事业的快速发展,他用坚强的双肩担当起了光荣的使命……

 

祝小平说:“随着重大无人机型号研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和困难接踵而来。”

 

1999年7月,一种特别苦涩的情感将他挤压着,那是某重点预研项目进入演示验证阶段所经历的首飞失败。

 

这次失败,让祝小平的心都碎了,因为采用的是无人机所自己研制的350发动机。这位坚强的汉子,第一次当着众人、当着自己妻子的面落泪了。他的妻子周洲说:“这是我认识祝小平以来,第一次看到他哭。” “我认识的祝小平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可见他的压力之大。”

 

经分析后,确认了是发动机马力不足的原因。

 

当年,作为“心脏”的全国中小型无人机动力装置––发动机,只有西北工大无人机所能够研制生产,而国内航空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水平比美俄英法要落后25-30年。祝小平明白,这次首飞使用的发动机虽是最有代表性的自主研制产品,但推力级别仍然不够,所以导致了试验失败。最后,他请求所里启用了仅有的一台进口发动机重新试验,才试飞成功。

 

2001年7月,某重点项目初样机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原本计划用进口发动机进行试验时,出口国却撤销了该型发动机的出口许可,实施了技术封锁。这给祝小平又带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国需要自主研制高质量的航空发动机,否则老是由别人掌控着命脉,国家就没有安全!”

 

他的话如石击水,激起层层涟漪。

 

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祝小平和战友们决心一定要尽快研制出自己的新型发动机。他们废寝忘食地投入了研究试验,不知道翻了多少书,查了多少资料和数据,也不知道后来又做了多少次试验,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着辛勤跋涉。终于,首批7台样机研制出来了。

 

飞行试验又将进行。

 

心痛过、泪流过的他,终于又企盼到验证自己成果的时候。

 

1分钟过去,2分钟过去……这架小型无人机载着祝小平和战友们大大的梦想起飞了,它朝着迷人的天空和太阳飞去。然而,仅有7分钟,仅有短短的7分钟,无人机便迅速地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坠落而下……

 

飞行试验结果:未能取得圆满成功。

 

“毕竟飞起来了,尽管只有7分钟。” 面对成功的7分钟,祝小平镇定而自信,也又一次泪光闪烁。这泪花,饱含着他对科学研究艰辛的真实体会。

 

他说,“这7分钟,足以证明国外的技术封锁已被打破,为型号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什么是民族精神?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而此时此刻,这种精神在祝小平身上体现得最淋漓尽致。

 

为了华夏神州的光荣和梦想,祝小平再次带领战友们夜以继日工作,连走路、吃饭、甚至睡觉都在做着梦,梦想着这个目标的实现。

 

经过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失败之谜终于在历时165天后解开了。2002年底,第一次科研试飞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年3月,系统第二次科研试飞又将进行。

 

然而,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就在试飞即将开始的时候,他们与非典不期而遇。不久,又与渭河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水不期而遇。试飞进度只得一拖再拖。

 

时光转到了2003年秋季的一天,第二次科研试飞终于可以进行了。

 

飞机起飞正常后,祝小平指挥着无人机按程序飞行到预定高度,准备进行规定试验。

 

“试验进入倒计时,系统进入预定程序”。祝总工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了出来。这位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总工,面容沉着而冷静,一头花白的发丝也在秋阳之下显得分外清晰,与他一起经历过坎坷的战友们屏住呼吸,期待着完美的一个结局。

 

“系统出现异常,没有按规定完成任务”。传来祝总工的声音。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心都在胸口怦怦乱跳,刚才升起的希望之火转瞬就在他的话语中消失了。

 

“系统复位,重新进入试验程序”。 祝总工的声音依然沉着而冷静。

 

“第二次试验失败,故障无法排除,采取紧急迫降措施。”之后,对讲机静默了。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担心会发生安全隐患。

 

从控制车上下来的祝小平,已经是满头的汗水,他不顾一切地登上指挥车辆、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幸好,飞机坠落在十多公里外,人员安然无恙。

 

紧张的排故、改进和地面验证之后,又一次试验开始,然而,又因空中故障而失败。

 

再一轮紧张的排故后,再一轮试验开始,再一次地失败。

 

接二连三的失败,一个个疑惑在祝小平脑中盘旋不止,几乎要将大脑引爆…

 

 

“当时压力真的非常大啊!”回想那次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一般。

 

“他的头发就是那时白的。”校宣部领导说。

 

2004年12月24日,终于各项指标完全部达到了,实验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这一天,他放眼望去,太阳在神鹰的头顶,白云在神鹰的脚下,在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之下,神鹰背着太阳、踩着白云在飞……仰望着高高飞翔的无人机,祝小平只觉得自己的肢体也如云一般轻盈,心也如天一样纯净。

 

“记得那一夜,大家都很兴奋,谁也没有睡,喝酒、放鞭炮!”这时的祝小平,笑得像孩子一样。

 

踏着中国无人机事业快速发展的节奏,张扬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这就是祝小平,人生的追求中不划句号、永远也不划句号的祝小平。

 

就在我转身刚要离开的时候,又传来一个大喜讯:祝小平荣获2009年度 “长江学者成就奖——工程科学奖” 。

 

以最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证明中国––这就是祝小平对“爱国”一词最好的诠释!

 

伴着他为之奋斗的无人机所一起成长,看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无人机所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并在努力使无人机向更远距离、更长时间、更广泛用途方向发展,祝小平的使命感更加强烈了。

 

如今,西北工大无人机所已逐步形成了中、小型系列无人机研发优势,使我国无人机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迄今研制成功40多个型号的系列无人机,国内累计生产5000多架,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并有部分出口。

 

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刘华清、李岚清、张万年等党和国家领导都前来视察,给予了西北工大无人机亲切地关怀!

 

天安门前受阅的无人机方阵让人回味,相信全世界都聆听到了新中国铿锵的脚步––踏过多少坎坷,复兴梦想的脚步啊!它实现了我国无人机领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它展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它是祝小平和他战友们对国家最深沉的爱!最殷红的礼物!最铿锵的交代!

 

他是词,她是曲,他们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最动听的旋律。我怎不惊讶呢?科学家的爱情竟然比最优美的音乐还要悠扬动听––

 

一个美丽而动听的秘密

 

本该收笔了,可这个秘密,我觉得不说对不起读者。

 

陪同采访的校宣部领导——他的老同学在我作别的时刻,忽然惊爆出一个秘密:祝小平的妻子其实我早已见过了,就是那天学校的新闻发布会上走上领奖台的女博导,一位文静而清丽、荣获了2009年“西北工大十大新闻人物” 的女科学家。

 

原来,祝小平夫妇双双都是我国无人机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掀开了这个秘密,我惊讶的都发不出声了,心底忽然涌出一首情诗,原本已经完全忘却的诗。

 

你纤柔的手,拭去他腮边的痕迹

 

捧耳喃喃的细语,清新滴入心田

 

绽露的微笑,滑过梦呓的红颊

 

心已穿过染霜的季节,踏步你的春天……

 

原来,她就是祝小平的妻子!

 

真的忘不了她那优雅的身姿,动感的语言,还有那晶莹的奖杯啊!周洲,一位担任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无人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在无人机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方面和丈夫祝小平一样,有着突出贡献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的女科学家。

 

第三章结尾时,我曾提到过——

 

1997年6 月,祝小平第二次博士后出站,这回,他是与妻子周洲一起双双博士后出站的。当他们抱着不满3岁的女儿,正准备落户上海交大的时候,母校诚挚地挽留他再干3年,做完一个项目后再走。还是对航空航天事业共同的情结,让他们夫妇收住了去往上海的脚步。

 

“是事业留下了他。” 同为博士后的妻子嫣然一笑。

 

“我想,从本科到两站博士后出站,学了十四五年的航空航天,结果不干这行了,心里会难受的。”祝小平的想法竟然如此单纯。

 

“其实,他的骨子里就是搞科研的,所以我老说祝小平有科研情结嘛……哈哈!”妻子爽朗笑声中带着的浓浓爱意,祝小平感受到了,他同时还看到,此时妻子的表情,犹如夏日的玫瑰一样安静而鲜艳。

 

退掉了第二天赴上海的火车票,交还了上海交大分给的新房,打开捆好的书箱,他们把家安在了西北工大。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夫妇二人与无人机在不知不觉中竟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互相激励,不断地摸索和进行大量的实验。遇到暑假,他们就带上女儿一起住进试验基地,一住就是几十天。没时间管孩子,就只能让她在农村放羊、捉蚂蚱……

 

 

说实话,在我忙碌的记者生涯中,还不曾遇上有过如此撼人故事的科学家夫妇,为了我国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他们把“报效祖国”作为生命深处的信仰––把科学生命演绎得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辉煌无比!

 

最后,我还要告诉读者采访中听来的这样一个故事:华盛顿航天博物馆的进门处,挂着一个中国风筝,上面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句话意味深长,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原来,我们中国就是无人机的故乡!

愿在无人机领域已获长足进步的中国,尽快走向世界,让我们共同感受天空的璀璨!愿祝小平夫妇和他们的战友们在未来的征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相信,彩虹一定属于中国,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009/30/1008.html
标签:  访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总工程师 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