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曾用无人机参与核试验 完成穿云取样任务

发布日期:2013-03-03  来源:网络  作者:全球无人机网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效果图中从上至下依次为:中国第一代无人机“长空一号”;中国翼龙无人机;英国雷神无人机;美国全球鹰无人机;美国鸬鹚无人机。

  随着糯康等首要犯罪分子被执行死刑,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终于画上了句号。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抓捕糯康的过程中,中国公安部曾计划派出无人机对其实施斩首行动。虽然这一方案被因故放弃,但中国无人机的最新发展水平也因此再次进入国际视野,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认为这一没有付诸实施的计划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日益成熟。

  中国从何时开始无人机研制?研制过程中有哪些标志性事件?目前最新发展水平如何?本报近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形成完备系列 提升性能指标

 

中国无人机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在于已经形成了品种齐全、功能多样的完备系列,而且在于其不断提升的性能指标。近年的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成为中国无人机的最佳秀场,“翼龙”、“天翼”、“蓝狐”、“夜鹰”、“鹞鹰”等多型号、多用途的无人机争奇斗艳。它们在各自领域显示出非凡身手:从战场侦察监视到定位校射,从毁伤评估到实施电子对抗,从航空摄影到灾情监视,从交通巡逻到治安监控等。

虽然是展会,但是这些无人机绝不只是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先进的性能使它们具备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坚实基础。比如“翼龙”无人机,机长9米,翼展14米,机高2.7米,重1.1吨,限升5000米,最大时速280公里,航程能达4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20小时。主要用于传统军事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和民用领域,具有战场侦察监视、电子侦察干扰等功能,集侦察打击于一体,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竞争力。再比如“翔龙”无人机,机长14.3米,机高5.4米,翼展25米,正常起飞重量7.5吨,限升1.8万米,时速可达750公里。俄国媒体甚至认为,翔龙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向美国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看齐。

  着眼军民两用 创新研发机制

  中国无人机研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长空一号”靶机、“无侦5”高空无人照相侦察机等系列,具备自行设计与小批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长空一号”作为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不仅开我国无人机先河,而且在此基础上改装成核试验取样机,并于1977年圆满完成了一次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

  我国在高度重视无人机作为靶机、核试验取样机等军事用途的同时,积极进行民用无人机研制开发工作。实际上用于导弹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的“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就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与矿区勘察等民用任务。这也形成了我国无人机研制着眼军民两用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WZ-2000隐身无人机、“蜂王”无人机、“翔鸟”无人驾驶直升机等一系列无人机,以致形成今天种类繁多、用途多样的无人机研发制造体系。特别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是,无人机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完整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中国著名军事评论员、解放军少将彭光谦近日在中新网《新闻大家谈》节目中证实,中国已多次派无人机赴钓鱼岛执行任务。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总设计师、著名无人机研究专家杨宝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目前,在我国无人机民用方面应用很广泛如防灾减灾、搜索营救、交通监管、资源探测、森林防火、气象探测等。他所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生产的腾飞HW-200型无人机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了重大作用,还为神舟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突破瓶颈制约 直追世界一流

  对中国无人机及其产生的影响,外界根据航展上获得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媒体上披露出来的相关信息进行各种猜测和评估。俄罗斯军事评论网认为,中国如果成功启用“翔龙”无人机,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在广袤空域进行无人战略情报侦察的国家,可实时监视遥远的目标,从而获得较大的战略和军事优势。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指出,中国“翼龙”无人机虽然在性能上不会完全等同美军“捕食者”,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因此两者不会存在代差。而美国Policymic新闻网站则认为,中国无人机仍落后美20年。

  究竟该怎么看待中国无人机发展水平呢?杨宝奎说:“我国无人机在技术上与美国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在沿着自主创新之路奋起直追,与美国的差距已经开始越来越小。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吃透国情,以国家的需要为行动指南,兢兢业业工作。”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杜文龙也认为:“与美国、以色列相比,中国在无人机研制方面是一个追赶者。那种认为中国无人机已经接近世界顶级水平显然有点言过其实。”

  杨宝奎认为,在无人机领域追赶世界一流水平时,中国科研人员必须在以下6个方面发力:一是外形方面。为了更好达到隐身目的,我们要在外形上下足工夫。二是动力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关,尽快破解长期困扰我国无人机发动机技术难题。三是控制方面。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为依托,全面提升我国无人机控制水平。四是结构材料方面。加快研制新型非金属复合型材料,降低机身重量,进而提高灵活性并增强其隐身能力。五是有效载荷方面。通过提高其有效载荷,搭载更多红外成像仪、多光谱摄像仪、彩色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合成孔径雷达、活动目标指示器等先进光电侦察设备,提高其情报搜集能力。六是数据链工作方面。作为体系作战中重要的一员,无人机的相关数据链工作未来还需不断加强,不断提高其数据的加密能力、抗干扰能力等。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303/03/526.html
标签:  我国曾用无人机参与核试验 完成穿云取样任务 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