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00无人机 资料图
中国网3月11日讯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4年2月14日报道,2月12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 绍伊古重申,将在2020年前为陆海空三军投资100亿美元用于开发并采购无人机系统。绍伊古表示,目前俄罗斯军方拥有近500套无人机平台,可执行监视、侦察、以及信号中继等任务。相比之下,这些功能还比较单一,在攻击能力方面尚无法与美国匹敌,而这也正是目前俄罗斯无人机发展的着力点。
无人机简史:萌生于“一战”,兴盛于当下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
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 亨德森爵士赏识。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为了保密,该计划被命名为“AT计划”。两次试验的失败,“AT计划”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但A.M.洛教授并没有灰心,继续进行着无人机的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他终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参与研制的“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喉”式无人机的问世在当时的世界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英国人在无人机的研制上捷足先登,美国人也不甘落后。早在1915年,美国的斯佩里公司和德尔科公司就曾研制出第一架无人机。这架无人机总重只有272公斤,由1台30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装在一个4轮滑车上,草地上铺设了滑轨。飞机发动后,带动滑车在滑轨上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飞机即脱离滑轨飞上天空,然后由一个简单的陀螺仪装置控制飞行方向,由一个膜盒气压表自动控制飞行高度。1915年,这架被取名为“空中鱼雷”的无人机不仅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而且被装上136公斤炸药成功地进行了攻击目标试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战争期间,美军还打算将报废的B-17和B-24轰炸机改装成携带炸弹的遥控轰炸机。驾驶员先驾驶这种遥控轰炸机至海边,然后跳伞脱身,遥控轰炸机则在无线电的遥控下继续飞行,直至对目标进行攻击。可惜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再加上操纵技术过于复杂,美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研制计划。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也曾研制出3种喷气式无人机,分别取名为“格劳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种种原因,均未能正式装备部队。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家族也逐渐步入其鼎盛时期。时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产的各类无人机已达近百种,并且还有一些新型号正在研制之中。而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技术的发展和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以及随着对无人机战术研究的深入,无人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被誉为“空中多面手”、“空中骄子”。在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以其准确、高效和灵便的侦察、干扰、欺骗、搜索、校射及在非正规条件下作战等多种作战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军事学术、装备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苏联军用无人机发展起点高,非常重视通用性
无人机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机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螺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
高空远程无人机技术是无人机领域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苏联是世界上最早研制高空远程战略无人机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研制出“鹰-1”、“鹰-2”等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其性能在当时非常先进。“鹰”系列无人机除在航程(4000千米)上不如美国当代最先进的“全球鹰”外,在飞行速度(2700千米/小时)和飞行高度(20000-22000米)上均超过了后者。机载设备先进,配置的航空照相机可对宽40千米、长1350千米的地带进行详细侦察,航空摄像机可对宽80千米、长2400千米的地带进行整体摄影侦察,分辨率达到可以辨认出铁路上枕木的程度。
俄罗斯(前苏联)在研制和生产无人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其通用性,大多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模块化结构,做到一机多用。如“蜜蜂-1T”无人机,其尺寸与已有的所有技术标准相匹配。由于采用模块式结构,无人机的主要部件(机身、机翼)可与批量生产的其他型号互换,并可快速组装成能执行其他任务的无人机。“图-143”、“图-243”、“卡-137”、“鹰眼”等无人机也都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机上配备的各种传感器可根据需要改换。另外,俄罗斯的无人机大多都是三军通用型,既可在陆地着陆,也可在舰艇上降落。俄军的这种做法,既防止了重复研制,同时又可以节省大量维护保养经费。
随着各国竞相研制新型无人机,俄罗斯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小型无人侦察机、直升机、垂直起降和多用途无人机以及少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样机或方案,但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均未投入批量生产,更未能装备部队。为了既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又节省经费,俄军采取了多研制、少生产和少装备的方法。
俄奋起直追攻击型无人机发展步伐,或已实现初始部署
目前,随着无人机的迅猛发展,无人机的作用和作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美军已率先实现了无人机的对地攻击任务,并已形成长航时、高中低空、大中小型、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不同任务的无人机系列,无人机正向高空、高速、长航时及侦察打击一体化、微型化、智能化和隐身性方向发展。相比之下,俄罗斯仍然把小型战术无人侦察机作为发展重点,种类比较单一,目前俄罗斯军方拥有近500架无人机,主要从事监视、侦察、信号中继等任务,这显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军用无人机发展的步伐。
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50年无人机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其影响将使未来作战理论、作战原则、作战样式及武装力量结构和军队编制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此,俄军方也有较深刻的认识,俄军方多次尖锐指出,如果不紧跟无人机发展的步伐,将会严重影响俄罗斯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马钦柯认为,无人机应当属于军方最优先的三大项目之一。2008年,俄罗斯在同格鲁吉亚的冲突中显现了无人系统方面的缺陷。随后,俄罗斯通过各种手段来努力消除同其他国家在无人系统的差距。
目前,俄军方已经认识到了在无人机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并加大了对无人机的投入。军事专家认为,俄无人机发展正在全面追赶美国,在某些领域甚至具备了与美国人抗衡的实力。例如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BAS-62无人机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新型战略无人侦察机系统。BAS-62起飞重量为8吨,机载设备包括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摄像机、航空照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等,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可对1000公里外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侦察。此外,BAS-62还可以作为无人驾驶战斗机使用,能对敌方巡航导弹进行拦截。俄方认为,BAS-62无人机的性能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此外,图波列夫设计局还在研发一种大型、高速的无人武器平台图-300,它将装备红外摄像机和侧视雷达,可携带1吨炸弹。图-300将是俄第一种武装无人侦察机,如果需要,它甚至可用来攻击航母。
俄罗斯《独立报》2月17日报道称,俄罗斯南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 加尔金上将表示:从去年起,该军区已开始使用侦察-攻击型无人机系统,这种无人机在军事演习和执行其他任务时被成功运用。但专家认为:“目前俄罗斯还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俄军方未来要在战场上取得成功,必须装备各种用途的先进无人机。五角大楼已决定在2017年研发出完全自动化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不仅能够自动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而且能自动确定优先摧毁的目标,并在战场上自行做出攻击的决定。但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动用无人机攻击造成大量平民死亡遭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为此,俄总统普京表示,俄已意识到发展无人机的前景,但俄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无限制地将其用于攻击行动中。(窦豆/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