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无人机,为何从这里起飞?

发布日期:2014-11-14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即将执行测绘任务的无人机。

  48家企业落地生根,协议总投资60多亿元

  新项目一站式服务,一口气就能办完;大楼没造好前,企业也能在免费场所安稳办公

  “成本低、政策优。”廖明指着身后仍在建设中的德清科技新城,对记者说着德清的好处,尽管他来到这个陌生的浙北小县城还只有半年。

  年初,生产超长航时无人机的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成立了下属企业,作为浙江中测新图总经理的廖明也带着他的无人机,拖家带口地迁来。

  7月,多架次翼展3.4米、机长2.3米、飞行高度5000米的无人机在内蒙古库伦平稳落地,打破了中国自主开发遥感无人机最长续航16小时的纪录,新纪录是30个小时。未来更多这种超长航时无人机将打上“德清制造”的标记。

  此前,这个原先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城,依靠产学研的科技路子,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受到人们瞩目。2012年,德清科技新城全面启动建设66幢产业大楼,科技新城核心区块的1970亩地全部作为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建设基地。

   如今,属于中测新图的一幢大楼快要完工。不过,廖明带领着他的团队已经在德清工作了半年多,因为“大楼没造好前,地方政府提供免费又宽敞的临时办公场 所,包括员工的临时宿舍”。此外,除了常规的税收减免、科技专项补贴、子女入学优先外,还有当地特色的人才计划支持,以及购买设备给予的10%超高补贴, 购买办公大楼也有优惠。

  更吸引廖明的还是办事的便利:“申请一个新的技术项目,各个环节都有连贯的一站式服务,一口气就能办完,这是大城市很难具备的优势。”

  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还没建完,48家企业已经落地生根,总投资60多亿元。“现在业内将这里称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南园’,与位于北京的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遥相呼应。”园内入驻企业的员工说。

   目前,全国地理信息从业人员超40万人,地理信息年产值近2600亿元。尽管在短短不到20年时间里,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但总量 还不大,离2020年产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的目标还颇有距离。在这个“南园”安家的企业,不少都在积蓄成长力量,等待突破规模瓶颈。

  “南园”还走向了世界:在园区中央的湖心岛上将崛起两个半圆环抱的建筑,作为联合国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永久会址,产业发展的全球智慧将在此汇聚。

  地理信息应用也能帮助净化西湖水

  环境、服务、市场机会都看重,市场需求唤起的应用才是有生命力的

   最近,中国测绘科技馆开馆,在新增的各种测绘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中,有一块玻璃地面特别引人注目。地面下,各种颜色的管道纵横交错,用手拧开任何一个管道 阀门,或是移动地面上的井盖,报警声立即响起,悬挂在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则会显示出相应事故位置。“这套管网安全监控系统能让地面变‘透明’,底下管网哪儿 出了问题一目了然。”场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随着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分公司在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这种智慧管网将延伸到浙江省的县市以及农村,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德清地下管网监控平台的建设。

   正元的管线探测业务目前占据全国市场的45%,作为大型央企,为什么要“蜗居”于这个小县城?“不是光看中这里的环境与服务,还因为这里的市场机会能够 继续拓展我们的业务优势。”正元公司负责人王波表示,浙江河流众多,水库和湖泊星罗棋布,全省正在全面推进的“五水共治”给了企业智慧管网等多项业务大展 拳脚的机会。

  以治理污水为例,杭州的西湖需要定期清淤,否则管道发生堵塞会影响整个城市的排水效率,甚至造成污水外溢。由于清理出的淤 泥含有大量的水,非常重,很难打捞、运走。正元通过自主研发的干湿分离技术和智能管网系统,将淤泥含水量降至30%以下,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同时分离出来 的清水能直接回排到管网或者湖水里。

  “各地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其实都不相同,只能因地制宜发展,市场需求唤起的地理信息应用才是有生命力的。因地制宜还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得到锤炼,促进其对关键技术的突破。”王波说。

   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里,有的企业已开始助力本地服务。有的企业通过基于位置服务的系统的开发,将浙江省20多类行业车辆纳入网络智能管理;有的企业通过 自主研发的车脸识别系统“识破”套牌遮牌车辆,成功帮助公安机关找到作案车辆。各种大众应用也开始惠及百姓:出门前通过手机应用就能看到各个路口的交通流 量,便于选择最优乘车路线;通过智能手环定位老人及小孩,危险时还能发出警报;集行车记录仪、导航仪、免提电话三种功能为一体的行车系统让行驶者导航接电 话两不误……

  创造出大于简单叠加的产业效益

  “有机”结合才有集群效应,企业既要借政府服务“东风”,也要借产业链聚合“东风”

   从无人机、航摄仪、智能手环等硬件设备的制造,到车辆运营控制系统、地下管网监控平台、交通流量查询系统等智能软件的研发,从服务于国土、林业、规划、 水利等国家公共领域,到提供导航定位、健康管理、智慧交通、文化地图等大众应用,目前已经入驻南园的企业涵盖了地理信息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地理信息产业链条长,是地理信息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的产物。”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胥燕婴说。

   胥燕婴介绍,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利用卫星遥感、卫星定位技术等获取地理信息资源大大推动了航天航空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从产业链中游来看,对地理信息数据 处理推动了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产业链下游来看,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不断向各领域渗透,与其它产业集成应用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形成新的 市场,带动物流、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地理信息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产业关联度超过1∶10。”

  如果说政府的服务是地理信息企业成长借力的一股“东风”,那么另一股“东风”则发生于这一超长产业链的聚合中。企业之间的聚拢,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拉近,更是业务和技术的分工与联合,“碰撞”出远远大于简单叠加的产业效益。

   “随着产业园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更需要建立一种‘有机’的聚合方式。”德清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伟忠分析,企业各有分工,通过地理聚合,能够 降低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业务上的合作碰撞,有利于突破新的技术以及进一步深挖地理信息应用,壮大完善地理信息产业这一复杂绵长的产业链。

   “壮大地理信息产业链,加深市场应用已经十分紧迫。”胥燕婴认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集中度正不断提高,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我国 地理信息企业开发的产品种类和形式还不够丰富,新技术集成应用不足,行业应用亟待进一步深入,服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日益多样化需求方面明显滞后。”

  数据也表明,作为产业发展主体,我国超过2万家以从事地理信息相关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还没有年产值达到20亿元的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的几乎占2/3。

  薄弱之处正是发展空间。廖明的愿望,就是未来在这个园区里,好好把各种应用挖掘出来,发展壮大,不负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南园”之名。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411/14/9028.html
标签: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