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市场动态 » 正文

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6-08-02  来源:现代无人机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概述

       作为一种军用武器,无人机在近年的全球局部战事中屡建奇功,已经被它列入现代“非接触性战争”的标配。随着技术的成熟,无人机的独占优势也被社会其它领域所关注,正如许多最初为军用而设计的装备都找到了民用价值一样,经过简单改装的军用无人机已经用于民用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同样拥有明显的市场价值。

        民用无人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在电力、通信、气象、农林、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无人机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都非常看好。此外,无人机在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在应用需求的带动下,从平台系统到任务载荷,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传输,从自由飞行到适航管理,步步深入、层层配套,正在形成工业化的全产业链、价值链,更快更好的推动民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民用市场逐渐形成

    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低,因此,除原有的主要无人机研发单位之外,各军工集团、中科院、高等院校、民营企业也纷纷进入无人机领域。目前全国约有四百余家研制无人机的单位,产品超过3000种,绝大多数是小型机。微型和大中型及以上的无人机较少,这方面的技术难度高、需要的资源投入大。

      原主要从事军用无人机研制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航空院校等单位探索将低端无人机产品转入民用,或者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无人机产品,积极开拓民用市场。一些高等院校、民营企业也利用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通过采购成、部件,组装、集成适合特定需求的无人机产品,进入民用无人机市场,并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随着资本大鳄的涌入,消费级无人机驶向红海,工业级无人机等待崛起。

安全性是最大困扰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增长比较缓慢,原因包括国家空域管制的限制,以及对无人机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目前,中国大中型飞行器种类和数量较少,技术标准的制定正在起步,对无人机的适航管理和管制处在讨论阶段,专家估计相关工作将会与低空开放议题同时被关注。建立无人机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是更为基础的发展平台,为此需要加快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一是装备的适航认证管理和飞行管制及规则,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飞行管制与管理流程的经济合理化。二是合理开放的天空资源,建立航线信息管理机制,实现航线优化和航线管理。

我国目前的无人机系统安全性控制措施,基本是研制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尽早将无人机纳入适航管理,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展控制,对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水平、提高企业的安全控制能力、提高无人机产业整体的安全水平,实现飞行安全,将更为有效。此外,投入使用环节缺少与现行飞行管制法规的衔接,也是面临问题最多的环节,是目前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


无线电频段划分对中国不利

地面站对无人机的遥控要通过无线电来通信,如果把无人机系统比作风筝,无线电就是风筝线,如果这条线断了或者和别人的风筝线绞到一起,就无法操控。

      被称为“频谱”的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2012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为无人机系统划分无线电频谱,也就是为无人机指定应该使用多长的“风筝线”。目前,欧美国家普遍支持将无人机安全相关业务在5030-5091MHz频段进行划分,只有中国和英国希斯罗机场将这个频段用于微波着陆系统,而希斯罗机场已经退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不能将该频段用于无人机的国家。

       201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规定840.5-845MHz、1430-1444MHz和2408-2440MHz频段用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与国际电信联盟通过的频段并不相同,我国生产的民用无人机可能要实现双模式飞行,但这又会牵涉出很多问题:双频率模式会增大我国无人机系统的研发难度,造成制造成本上升,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产业发展;而且双频率模式下的无人机系统,在使用中若频率切换不及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建议国内生产商、供应商、用户、民航局等相关单位应共同向有关部门呼吁以尽快解决问题。

表演容易,干活难,民用无人机技术尚未成熟

门槛低是民用无人机行业的一大特点,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前景,被不少人视为未来的重要蓝海。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很多从事无人机整机制造的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从事固定翼无人机的生产,能够生产无人直升机的企业只占很少一部分。由于部分技术的共通性,不少无人机民营企业的前身甚至是航空模型公司。

无人机的核心基础元件,例如,GPS接收机、惯导和磁罗盘等,都能在市面上买到。只需要买到合适的元件,经过适当的改造,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就能做出一架无人机。

不少企业实际上是在组装无人机,跟‘攒’电脑有点像。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门槛很低,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让无人机飞起来容易,一旦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就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表演容易,干活难,不成熟的无人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这些无人机企业。目前,很多民用无人机能够实现自主起飞、降落,并能够按照设定好的路线飞行,但真要让它们执行搜救或巡线等任务,实现起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一阵大风、一根横在半空中的电线、某个元件突然失效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使无人机失去工作能力。另外,无人机本身是一个平台,若想按照客户要求执行任务就需要通过挂载设备来实现,很多企业都会在这方面遇到瓶颈。

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无人机复杂的另一面。其实,真正能够有效执行任务的是无人机系统,它是一个集成有飞行器平台、飞行控制与导航、信息传输与处理、任务载荷以及地面运输与保障等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子系统关键技术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但要想有效地完成现实中的某个任务,必须进行综合系统的设计,仅仅靠某几个点上的技术突破是不够的。

成本是制约民用无人机大规模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家来自北京中关村的无人机企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作为新加坡航展上仅有的两家国内民营企业,北京友泰顺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名为X200的无人直升机。该公司介绍,友泰顺城以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起家,逐步将业务扩展到整机制造领域。从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X200无人直升机在航程、载重量等性能方面可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该公司表示,X200无人直升机未来将可以执行灾害搜救、电力巡线、农药喷洒等民用任务。

       谈到这架无人直升机的价格时,该公司用“百万级”来形容,并补充说,如果按照客户要求改装后可能会达到“千万级”。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无人直升机都处在这个价格区间,将这样的设备推向民用市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高昂的价格决定了它很难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

个人或者小企业买不起,财大气粗的大型集团总能买得起吧。国家电网公司曾有意向购买一套价值250万元的无人直升机系统,用来进行电力巡线,但最终并没有达成购买协议。原因很简单,国家电网公司算了一笔账,综合无人机系统的购买、使用成本再加上风险等因素,最终得出了“买无人机不如请工人”的结论。

在无人机行业,要提高无人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成本的提升。普通的无人机可以在开阔的场地很容易地飞行几百米甚至几公里,但距离一旦达到几十公里,其技术难度会大幅提升。这对测控设备和无线信号传输的要求将会非常高,普通的航模级别设备就无法使用了,而采用更高级别的测控设备将使整套无人机系统的成本大幅攀升。这个行业还有很多技术不成熟,需要扎扎实实做研究,等关键技术都突破了,出现了成熟可靠产品,市场才能培育起来,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如果无人机的整套系统价格能构更低一些,还能保证可靠耐用,民用无人机市场将一片光明。

民用无人机产业任重而道远

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引导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民用无人机产业今后将以“政府引导,社会主营”为主要模式,形成以生产企业和通用航空企业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逐步建成国内无人机应用产业链。

第一,多层次开发民用无人机市场。首先,以中高端为重点,满足国家急需,树立航空工业主力军的高端品牌形象。此外,注重开发低成本民用无人机市场,注意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控制、地面站等系统和设备,满足用户“买得起、用得起”的需求;还要购买少量现役无人机和相应的任务设备,利用装备公司的无形资产,投入适当财力,以提供产品、支持保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展无人机的民用服务,满足用户的任务需求。

第二,尽快建立行业及政府主导的技术标准、适航认证管理和飞行管制法规、相关人员的培训标准与飞行资质认证体系。首先,要建立适航认证管理和飞行管制及规则,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飞行管制与管理流程的经济合理化;其次,要合理开放天空资源,建立航线信息管理机制,实现航线优化和航线管理。

      第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无人机在中国的应用,是最可能形成与国外差距较小的航空产业,民用无人机的开发,应主要通过企业化行为实现,无论出售还是自用,减少操作人员数量都是必要的,做好合理的安全设计,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以及提高使用维护性和工艺性,是提高民用无人机经济性的努力方向。


【申明】文章来源:部分素材来自于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微信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jiajia.cai@utmglobal.cn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608/02/17477.html
标签:  无人机市场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