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DJI无人机:3年内80倍成长的秘密是什么 ?

发布日期:2014-08-21  来源:极客公园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技术扩散的推动者

大疆创新这家公司的雏形,来自创始人汪滔的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缘起,则是一道让汪滔不会忘却的疤痕。

DJI创始人汪滔至今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出游时总是背着自己的飞机”

汪滔本科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专业,师从华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权威李泽湘教授。「遥控直升机」是汪滔青少年时代的愿望,等到大学时终于拿到了手上,却发现想要短时间玩转它并不容易,因为不好控制,他摔坏了好几台,右臂上至今还留着一道疤痕。

一个自信的极客,看到心爱的东西在自己手中「失控」,这是最无法容忍的事情。「能不能做一个自动控制的东西,让直升机自主悬停」,少年意气的汪滔选择直面这个挑战。

于是汪滔将这个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主题,他拉上两个同学,靠着当时互联网上一些开源的知识,三个极客便踏上了一条意外改变自己未来的道路。

那时候,自主悬停在国内顶尖的理工院校中还属于尖端课题方向,清华、浙大、华南理工等高校都是一群博士花了三五年时间才在技术完成突破;而从立项到真的做出自主悬停成品,初生牛犊的汪滔团队只用了不到一年。

本科就取得这样的成果,足以保证汪滔和他的伙伴们可以顺利读研,然后,和象牙塔里的那些学霸们一样,自主悬停的论文成为未来学术道路上的敲门砖,帮助他们在学术体系内等待晋升,然后,被束之高阁。

不过汪滔却选择了创业,他要控制自己飞翔的方向。

彼时的香港科技大学立志要成为中国的斯坦福,背靠深圳完善的创业产业链,他们希望科研成果不再尘封于象牙塔。2006 年,汪滔在导师李泽湘的支持下,开始尝试把自主悬停技术商业化。

三五个人、一处民房,创业初期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好的技术一旦能够产品化,根本不愁销路。

「一开始就是在论坛上去卖我们的产品,那时候一个模型就能卖好几万块钱。」因为能够采用自主悬停技术的产品当时实在稀缺,创业初期,DJI 的一个单品就能卖到 20 万元。「但是我觉得初期的商业模式非常畸形。」汪滔说。

那时候 DJI 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大型国企,它们购买产品的需求主要为了给领导演示,以显示企业对尖端科技的积极态度,尽管那时候自主悬停的技术还很难做到特别实用。

对于汪滔来说,那时候的钱实在太好赚。「他们买一架机器,我们出一群人去给他演示,然后领导看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他们给我们 20 万。」

“汪滔说他从心里不认可这种商业模式,他说自己知道很多脱胎于科研机构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钱太好赚而永远挺留在小作坊阶段,再也没能做大。”

一台机器卖 20 万看起来诱人,不过那意味着为了拉拢大客户要拿出很大精力去做公关、每日围着他们转圈圈,这是一条会逐渐偏离汪滔这些技术男们梦想和可控路径的道路。

“这不符合我的方向。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汪滔说。

年轻的 DJI 在利润率最高的时候开始了主动转型,把价格降下去,从过去的小作坊变成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主打全世界范围内的模型爱好者。

创业第三年,DJI 第一款基于飞控技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Ace One 面世,把市面上几万元的产品价格做到不到两万,迅速打败了当时德国和美国的两家竞争对手。

Ace One 的热卖给 DJI 带来了初步的成功,但那时候主打飞控模块的 DJI 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极小众市场的领跑者,2010 年前后,全球多旋翼无人机市场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汪滔再一次决定挑战自己,跟随技术扩散的路径进一步扩张版图。

当时的市场格局是,德国一家公司垄断高端市场,主打碳纤维材料的飞行器,主要客户是警察安保部门,不屑于做低价。在低端市场,由于技术的开源,出现了一些 DIY 的无人机,但大都只是满足赚点小钱,技术储备薄弱,而汪滔看到的机会就是把好的技术做到便宜,把市面上一两万的产品做到数千元。

「好的技术只有更便宜,才能真正形成规模市场」汪滔说。

把高端产品做便宜,国外厂商未尝没有想过,不过它们都不如 DJI 地处深圳所获得的便利。完善的制造业链条加上低廉的生产成本,让深圳成为全球模型类产品的主要产地,全球八成的模型产地都是深圳。

如果只是停留在把好产品做低价,那么 DJI 与很多深圳的公司并无本质区别,汪滔在把产品价钱降下去的同时在技术的上游则加紧构建壁垒。

DJI 最初的核心技术在于一套成熟的飞行控制系统。多旋翼市场起来之后,那时候人人都在搞航拍,汪滔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而且,出于技术最好价格最低的原则,汪滔决定不仅仅停留在飞控技术和无人机制造领域,而开始扩展更完整的技术能力——从零开始做自己的云台、相机和图像传输设备。

“在国外,DJI phantom飞行器已经成为野外航拍的首选”

于是,从自己的云台、图像传输设备、再到自己的摄像机,几年时间 DJI 最终具备了完整的航拍解决方案能力,能生产出品质优秀且高度一体化的 Phantom Vision 这样的让人惊叹的产品,并且可以卖到 1000 美元以上的价格,保持相当高的利润,以及绝对垄断的市场份额。

“技术的优势是一个一个像是拼图一样拼出来,最终拼出我们完整的系统优势和核心的技术壁垒。”

汪滔说,“没有这些,我们就只能是个小生意,做不成更大更有趣的事情。”

如果说 DJI 有什么特别之就处,那就是这个脱胎于大学体系的技术型创业的公司没有满足于做一个 B2B 的公司维系稳定的客户,或者靠着技术代差在细分和窄众市场中安然自乐。

DJI 是技术扩散受益者。它把飞控技术、飞行器技术、航拍技术等等通过自己的产品从垂直领域引入了更大的大市场。而这些技术也给予了 DJI 可观的回报和今天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408/21/8389.html
标签: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79343号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