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受麦田免耕栽培、稻草全量还田、除草剂应用不科学及田间草相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麦田草害有加重的趋势。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市面上除草剂也琳琅满目,如何选择正确的除草剂和除草方式,是农业生产者在生产中面临的难题。本文从杂草种类、防治技术、防治药剂及注意点等方面进行简单梳理。
1
杂草种类
首先看下麦田杂草种类有哪些?
常见禾本科类杂草有:
菵草、日本看麦娘、看麦娘、早熟禾、硬草、雀麦、野燕麦、棒头草等,其中菵草、日本看麦娘、看麦娘、早熟禾等是多个地区禾本科类杂草的优势种。
资料图/图 来源网络
常见阔叶类杂草有:
猪殃殃、牛繁缕、野豌豆、荠菜、野老鹳、葎草(拉拉藤)、小藜等,婆婆纳、播娘蒿、稻槎菜、泽漆也有局部危害,其中猪殃殃、荠菜、牛繁缕、野老鹳等在田间发成程度相对偏重,是阔叶类杂草的优势种。
资料图/图 来源网络
2
防治技术
在重视轮作换茬、耕翻整地、精选种子及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化学防除工作。
小麦田杂草化除要立足杂草的2个出草高峰。
第1个高峰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以禾本科草为主,出草数占杂草总数的90%以上),第2个高峰在翌年的2月至小麦拔节期(以阔叶草为主,出草数不足杂草总数10%)。
防除策略:“一封一杀”,并坚持“以封为主,封杀结合”。
“封”,就是全面做好土壤封闭,降低小麦冬前杂草基数;“杀”,就是对开春后出的草选用茎叶处理剂处理。
2.1
土壤封闭除草
土壤封闭除草,是指在小麦出苗后(立针前),杂草出苗前,把药剂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形成药膜层,等分布在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萌发后,其伸长的杂草胚轴、幼芽一旦接触到地表上的选择性药剂就会中毒,幼芽萌发中止或幼苗枯死。
封闭除草,是小麦田化学除草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封闭效果好,可以显著压低冬季麦田的杂草基数,开春后再萌发的杂草草龄也会比麦苗小很多,易于采用茎叶处理进行补除,可以显著降低用药成本,节省人力成本。
未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出草量多
进行了土壤封闭处理,出草量少
对晚播小麦来说,小麦出苗后采用茎叶处理时的适宜温度区间较窄,很容易错过最佳用药时期,如使用异丙隆等药物,也容易产生“冻药害”,因此晚播小麦需更重视封闭除草。
使用封闭药剂要注意小麦播种深度不宜过浅,防治幼苗萌发后吸收过量的药剂引起药害。土壤封闭要根据历年杂草基数情况和天气因素选择药剂配方。现在大部分封闭药剂兼有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效果,可以在小麦播种后至禾本科杂草立针前施药,给农户提供了更多的施药时间。
2.2
茎叶处理除草
开春后气温上升,小麦田迎来第二次出草高峰。应结合田间草情及时采用茎叶处理,防除冬季土壤封闭除草后的漏网之鱼和由于晚播没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杂草。
茎叶处理的时间宜早不宜晚。一方面随着杂草叶龄增长,抗药性也随之增加,一般单子叶杂草宜在3叶1心前用药;另一方面处理时间过晚,小麦封行后药剂无法与杂草有效接触,影响防效。茎叶处理要注意气温,在暖日施药杂草生长量大,对药剂的吸收多、见效快、防效好。
3
防治药剂
土壤封闭药剂,常见品种及使用注意点如下表所示:
茎叶处理药剂,常见品种及使用注意点如下表所示:
4
小 结
目前,农户在除草剂的使用上存在很多误区。比如:选用除草剂盲目跟风,不能针对自己田块的杂草种类选择适当药剂;除草剂使用时期和除草剂的用量控制的不好;不能综合考虑施药时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兑水量、喷药技术等。
土壤封闭除草,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杀草谱宽、抗药性低等优点,但农户对小麦田土壤封闭除草的认识不足,冬前茎叶处理的积极性也不高,严重忽略了早期封闭除草和冬前杂草茎叶处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过度依赖早春的茎叶处理。
早春的茎叶处理,因天气暖和,杂草处于快速生长期,很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期。并且此时进行茎叶处理,还存在用药量大、成本高、药剂选择性强、杀草谱窄等问题,而单一药剂使用频率过高、使用时间过久,极易产生药害和抗药性。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全国22个日本看麦娘样品对炔草酯抗性频率为86.4%,其中江苏地区抗性频率为100%,对唑啉草酯抗性频率为63.6%。
总的来说,小麦田除草,应大力宣传和推广“一封一杀,封杀结合”的早期封闭除草和冬前杂草茎叶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以“抢”的态度,在小麦尚未进入拔节生长期时,做好冬后早春的除草工作。早春除草以茎叶处理为主,以二、三级草害田为重点,见草打草。同时,加强对麦田杂草的抗药性监测,根据结果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以保证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