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市场动态 » 正文

翼龙无人机总师:已外销几十架 部分性能超美

发布日期:2015-06-17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号称规模世界最大的巴黎航展将于当地时间15日开幕,以“神经元”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下一代武装无人机将在航展上一展身手,中国也派出“翼龙”无人机 参展。各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无人化武器将深刻改变未来战争规则,而无人机作为目前发展最多样的无人化武器,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环球时报》记者 日前对中航工业成都所“翼龙”无人机总师李屹东进行了采访,请他对无人机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解读。

无人机将如何改变未来战争

无 人机在未来空中作战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李屹东表示,下一代的空中作战体系并非单一作战平台,有人机、无人机、空天飞行器都会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从无人 机的角度来看,无人机在未来空中作战中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信息作战,包括信息获取传递、情报搜集、电子对抗等,在这个领域,无人机发挥的作用将比较大; 二是作战任务,未来无人机在对地攻击领域将会发挥一定作用,因为对地攻击是事先划定任务区域,对现场决策的要求较低;而更高级的作战方式则是无人机空战, 无人机将首先在中远距空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至于更复杂的空中格斗,则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李屹东介绍说,目前无人机发展在技术层 面上主要有两个约束,一是自主性较差,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彻底取代人的作用,无人机的自主化程度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水平。二是在作战中必须依靠和体系中其他 作战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交换的可靠稳定性都要受到约束。与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有人机不同,无人机如果和体系隔绝,安全性将受到极大制约,在伊朗发生的 美国RQ170无人机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他认为,未来无人机最终要向智能化发展,未来中国无人机的设计应以发展自主能力为主,这也取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

“翼龙”无人机处在第一集团

作 为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标志性产品,“翼龙”系列无人机目前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作为该型无人机的总设计师,李屹东无疑最具发言权。据他介绍,“翼龙”系列 无人机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第一集团,与美国等国家的同类无人机相比,整体性能略显落后,原因主要在两方面:首先,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航空工业在 基础领域,比如材料、动力、机载设备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忽视的另一原因是,美国、以色列等在无人机作战领域积累的经验非常多,这方面中国与其差 距比较大,这也是影响我们技术发展的重要阻碍。

李屹东认为,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技术尚不十分成熟,无人机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技术发展,比如人工智能、数据链等技术;另一方面是用户体验。中国在无人机研究目前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想在性能上与最高水平看齐,用户的认识和需求对未来无人机的改进方向很重要。

李 屹东透露,目前“翼龙”无人机已有多个用户,外销达几十架。据透露,“翼龙”的一些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同类产品。因为部分用户曾接触过美国无人机,这点也得 到他们的肯定。李屹东表示,我们瞄准的是第一集团的先进水平,美国无人机攻击作战的第一次应用是在2000年前后,目前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应当小于十 年。

中国无人机能从美国借鉴什么?

提到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很难忽略的是最近很火的 X-47B。这种舰载无人机不但已经实现自主在航母上起降,而且还完成了自主空中加油试验。据介绍,X-47B实际是美国UCLASS(舰载无人监视与打 击飞机)的技术验证机。李屹东认为,美国军方目前还在纠结UCLASS的发展方向,X-47B的技术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例如无尾布局、舰上起降、隐身应 用、空中加油等,可以说技术并非它的最大瓶颈。它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作战概念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作战概念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更顶层的博弈,这才是 UCLASS的最大瓶颈。

中国发展无人机能从美国身上借鉴到什么?李屹东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借鉴,一方面是对于美国无人机的发展,例如 X-47B验证的技术,我们要有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在储备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作战概念和使命的研究。不同于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中国的军事战略是 积极防御,因此,是否要跟随美国无人机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研究,必须要考虑是否适应中国未来战争的需要。

消费级无人机急需制定法规

消 费级无人机目前是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李屹东认为,消费级无人机将GPS、微电子等技术整合到无人机平台,开拓出一个新市场。消费级无人机的成功,一是得 益于商业操作的成功,二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新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消费级无人机的门槛,目前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如同智能手机,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就可以批量生 产。

至于近些日子屡屡上演的“无人机闯祸”,李屹东认为,新鲜事物的出现必定会带来新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制定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并积 极开发相关技术,比如说在适当的时候为无人机安装识别芯片,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进行实名制认证,同时发展相关的空中管制技术,建立相应的管制体系, 这也提醒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506/17/10456.html
标签: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