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
工业无人机
军警无人机
娱教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反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配件
无人机租赁
无人机培训
当前位置:全球无人机网 » 无人机新闻 » 市场动态 » 正文

“千机大战”硝烟弥漫 无人机红海中尚存鲨鱼苗?

发布日期:2016-10-11  来源:网易我要投稿我要评论
 

(原标题:“千机大战”硝烟弥漫 无人机红海中尚存鲨鱼苗?)

近些年,无人机领域经历了全球军备竞赛,到民用无人机市场“千机大战”格局,当下的无人机行业乱象丛生,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无人机市场已经几近红海。作为当下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宠儿,无人机领域是否还拥有孕育新独角兽的土壤?亦或是已经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无生路的产业整合阶段?未来无人机有哪些发展趋势?民用无人机红海中鲨鱼苗是否仍存生机?

传统定义,“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换个角度,我们来定义无人机未来的样子,无人机在未来将发展成为空中智能机器人,能够完全替代人、自主完成各种空中作业,同时与成像系统等部件结合扩展应用场景,实现无人机+,其应用场景将延伸至各个行业。

目前民用无人机市场应用较多的是固定翼无人机与旋翼无人机。固定翼的特点是一直向前飞行,续航时间长、巡航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与固定翼相比,旋翼的优势是可垂直起降,可悬停。这两种特点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起降环境,从事各种各样的空中作业。

市场现状:“千机大战”硝烟弥漫,未来两年将现无人机企业死亡潮

目前的无人机行业,资金密集,领军企业融资进入中后期,巨头争相布局,供应链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早期企业融资难度很大,从2014年至今,多家无人机公司获得了天价融资,部分已经跑到了B轮之后:

undefined

我们再看产业链,无人机产业链中研发、生产、销售部分趋于成熟,无人机操控培训、运营服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服务、针对用户使用的社交、保险、培训等周边服务环节是无人机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undefined

无人机产业链结构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近600家无人机公司,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千机大战”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全球获得融资的企业不足10%,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创业早期,并且产品同质化极为严重,随着基础供应链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均没有任何优势,商业附加价值和技术附加价值都很低。与此同时,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已经占领近70%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的寡头企业,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融资进入B轮、C轮阶段,我们给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

undefined

国内知名企业融资概览(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截止2016年Q1)

undefined

国外知名企业融资概览(数据来源CB insights,截止2016年Q1)

与此同时,国内外巨头也陆续入场。国内包括腾讯,小米,海康威视等陆续推出自家无人机产品。亚马逊,Google,Facebook均在无人机领域展开布局。下表给出了国内外巨头进军无人机产业的情况:

undefined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及CB 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有83.3%为研发制造企业,美国这一比例为43%;而美国的应用服务类企业比例为37%,这也预示着,国内无人机市场的下一个阶段投资及创业热点在行业应用及内容服务领域。大部分消费无人机研发制造厂商不久的将来会像PC、智能手机领域的同质竞争一样,高额利润最终会流入核心技术提供商,而非硬件与设备制造商。同质化竞争对于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而言意味着持久的价格战,“千机大战”过后,大部分技术壁垒不足、品牌不强、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陆续被市场淘汰。2016年3月,3DR因大量库存积压,已经开始裁员,并放弃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和销售,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专业级无人机。所以对于早期投资者来说,无人机行业,特别是研发制造企业并不是很好的标的,投资风险极大。未来两年无人机企业死亡潮的出现在所难免。

未来趋势:智能化、全景及4K摄像头、开放联网及集群化

1)智能化:智能避障与随动跟拍将成为标配

现在民用无人机受到操作人员限制较大,无人机仍需要操作员的参与,限制了应用范围,操作员依然是人力成本。无人机的智能化趋势在未来将真正做到“无人”。

最新一代无人机具有随动跟拍,智能避障,用移动设备控制无人机阵列等功能。无人机的自主避障和距离探测功能得以应用,这也是定义无人机是否进入下一代的分水岭。

硬件方面逐步引入机器视觉硬件技术,目前常用的硬件机器视觉技术有:双目视觉、红外激光视觉技术、超声波辅助探测等技术。各类技术特有优缺点,实践中常常组合使用。

undefined

常用硬件机器视觉技术对比(数据来源于: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2)全景相机将得到广泛应用,4k分辨率将成主流

除了航拍和随动跟拍功能,随着全景摄像、VR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拍摄模式上也会有一定突破。

无人机将广泛采用VR图传功能,并搭载4k分辨率摄像头,戴上眼镜后可以看到无人机第一视角的直播画面。同时眼镜里还有头部姿态追踪功能,通过摆动头部就能控制无人机调整云台的角度。

相比普通摄像机,全景相机、4k镜头提供的视野更加广阔、分辨率更高,但如果保持高速航行的话,必然会影响回传视频的码率,从而影响接收端的图像质量。若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无人机与输入设备建立更加稳定,高效的无线通讯和数据传输技术。目前大部分无人机所采用的Cofdm无线传输方案,支持4Mbps的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对抗谐波干扰,但最高也只能支持720P的码率。

3)开放联网和集群的趋势

无人机企业将逐步打造由软件、硬件以及传感器构成的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可以通过软件开放平台开发出手机端和无人机结合的App,而硬件开放平台可以让开发者开发出定制化的无人机。行业巨头将向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沉淀,而就像移动互联网上诞生了微信这样的平台一样,无人机硬件产厂商将开展开放战略,打造自己的无人机网络平台。可以预测,在安全的前提下,非开源的开放平台将成为无人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人机集群是指多架具有自主能力的无人机,参照自然界中蜂群、鱼群等的行为模式,通过相互间信息交换和有限的人员干预,完成预期任务的模式。集群技术能使集群内的无人机避免相互冲突,并针对不同任务或请求,选派最佳无人机完成既定任务。未来,无人机集群技术将在军用及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在信息探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方面一进步改善无人机行业应用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undefined

无人机红海中尚存鲨鱼苗?

无人机行业虽已进入白热化竞争,从整个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仍处于技术及市场启蒙早期,对于中后期投资者来说,无人机各个领域和板块均有投资机会。但对于早期投资者来说,投资必须谨慎,必须有选择的甄别好的标的。

如今初创企业已经很难复制大疆模式,那样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已无先发优势。所以,在消费级领域门槛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做好无人机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才可能找到破局点。

研发制造商火热拼杀,应用服务商方兴未艾。制造业的痛点将激发服务业的兴起。伴随民用无人机在各领域快速普及,行业传播能力差、销售渠道不健全、价格高、技术难度大、意外事故频发、受培训操作员供不应求的行业弊端逐渐暴露。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五年(2016-2020年)我国无人机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运营服务将以49%的占比占据半壁江山。

undefined

但目前,国内研发制造企业比例高达83%,美国企业中,研发制造仅占43.3%,数据采集服务占到36.7%,创新服务比例远高于中国;这也预示着,国内无人机市场的下一个阶段投资及创业热点在行业应用及内容服务领域。

undefined

数据来源:国内来源为公开资料整理,国外数据来自CBinsights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我们预测早期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机会在硬件制造研发细分领域(高风险)、数据采集应用服务、无人机摄像配套设备、无人机教育培训、无人机维修保险及安全领域。

1)硬件制造研发细分市场产品(风险较高)

消费级市场除进行产品分化外,已无机会。在细分应用场景下进行产品分化,在细分市场建立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是早期研发制造商的出路。Hover camera是一个典范。2016年4月底发布的Hover

camera一夜引爆朋友圈,其应用场景为室内自拍,主打便携、傻瓜式操作、自拍、抛飞、人脸识别。Hover camera能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正在于其精准的细分市场定位和出色营销及讨巧的产品设计。但相应的,Hover camera在性能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例如其为保证便携性和工艺感,使用碳纤维包裹无人机周身很容易引起空气的乱流,影响飞行效率,此外,续航时间仅为8分钟,芯片使用高通骁龙801,价格不菲。这里我们想极力说明的是,民用无人机领域如果不进行细分场景的局部战役,对于新进的无人机创业者来说机会是非常渺茫的,相比企业寡头和巨头,在技术、时机、品牌、市场上局没有优势。所以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主打某一产品属性,建造品牌和技术壁垒或能分市场的一杯羹。

2)无人机+全景相机

目前的消费级无人机在消费者眼中等于无人机+相机,航拍是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应用最多的场景之一,具有专业级拍摄功能的无人机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所有无人机厂商目前都采用的是云台上加摄像头的方式,它是实现无人机“视觉”的核心组件,信息传输的入口。未来,360度全景相机第一是可以获得更大的视野的新型设备,成本远低于云台加摄像头,基于这样的判断,360全景相机的市场规模将和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成正比发展,某国际运动相机厂商即将推出的无人机也将会搭载一款360全景相机。随着VR的发展,全景相机的应用场景将更为丰富,而目前全景相机正处于行业发展早期,有很多技术及产业链的不确定性。搭载全景相机的无人机将更多的和VR结合,创造新的应用场景。

3)数据采集服务

真正需要采购无人机的企业和个人仍在市场所占比例很小,但是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相关服务将不断渗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专业的无人机服务公司将有机会面向各行各业的企业及个人消费者提供丰富专业的服务。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及CB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有83.3%为研发制造企业,而在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中,Skycatch最受资本的青睐。该公司不出售无人机,而是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其运营模式有点类似于谷歌的云服务,Skycatch建立了一套能够线性扩大自身规模的体系,可同时在几百万台无人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用户无需亲自操作无人机,他们可以要求Skycatch获取所需的数据,然后通过手机和电脑即可看到专业的影像数据报告。

4)无人机培训教育

随着民用专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大量涌入市场,专业的无人机教育、培训是对于企业、政府、消费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目前在国内遥控驾驶无人机,民航局规定需要取得“驾驶资质”。据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将各类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大型四种类型。上述规定指出,只有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需证照管理:一、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二、在视距内运行的微型无人机;三、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不过,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透露,全国获得驾驶员合格证的人数仅为1250人,其中航空器类别为固定翼193人,直升机137人,多旋翼933人,飞艇5人。预计还有数万人处于“黑飞”状态。

所以从教育培训的角度横向切入市场或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后续增值服务的想象空间也比较大。截至2015年11月10日,国内目前具有培训资质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共43家,其中驾驶员培训时长不少于44小时,机长培训时长不少于56小时,无人机培训价格普遍在8000元到22000元不等。

目前掌握低空无人机飞行专业技术的人员严重不足。在专业无人机市场,以农林植保行业为例,现状是没飞手,不赚钱,不知道怎么作业。会飞无人机,和有效组织无人机作业,是两码事。在航拍市场上,可能飞起来拍到了就拍到了,没拍到大不了重拍或者放弃。但在农业植保作业里,施药没有喷洒到位,病虫害发作那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如果重复喷洒,不仅是浪费,更是留下了农药残留和土地污染的隐患。当真决定上马无人机植保作业,要解决怎么计划怎么组织怎么管理怎么核查检验等等一系列流程的问题,对农民朋友来说,这比把飞机飞起来要难得多。理解无人机的未必理解农业,精通务农的未必在无人机上有多少想法。植保无人机真要爆发,得等到现在开始入行的第一波专业植保无人机飞手开始带徒弟钻研业务,而这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所以在专业级无人机领域,飞手不仅仅需要掌握无人机飞行操控,更需要接受专业的行业服务体系培训,而目前在无人机行业起步的早期,培训市场存在非常大的缺口。

5)无人机维修及保险、安全服务

无人机的维修及保险服务是另一个有利可图的投资领域。对很多购买了无人机的消费者来说,无人机的售后服务一直是一块心病。因为无人机容易“炸鸡”的习性,不管你多谨慎或者多看几遍说明书,无人机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炸鸡“,连玩过航模的直升机玩家手都不例外,机子坏了后只能听厂家乖乖差遣,消费者不得不为高昂的维修费用买单。“新手都炸鸡”的市场现状为无人机维修及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国外,已经诞生了针对无人机提供维修的企业,例如,RoboticSkies等一类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60个无人机维修点。未来可以加入一系列增值服务,如培训、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定义组件开发、改装等等。目前无人机售后服务的空缺也成为了无人机行业发展的短板,亟待解决。

随着无人市场持续升温,其引发的各种担忧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成为监管部门限制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飞机相撞、货物掉落、黑客控制、无人机攻击、窥视隐私、运毒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全球有近20起有无人机引发的安全灾患。

我们如今也看到许多专门用于监测和响应无人机的基础设施,比如防止恶意无人机进入体育场和监狱,阻止无人机越境走私毒品等的防御技术。无人机安全市场可能会在后期爆发,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

最后,无人机产业的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现雏形的市场格局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早期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未到产业尘埃落定的时候,就仍有机会一展身手。

“千机大战”的硝烟还在弥漫,未来的无人机死亡潮过后,真金方可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链接:https://www.81uav.cn/uav-news/201610/11/20330.html
标签: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全球无人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推荐品牌

关于本站

合作服务电话

  • 客服热线:0755-23779287
  • 展会负责:18682042306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展会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众号/APP下载


    (公众号)


    (Android下载)

Copyright©2005-2021 81UA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和使用全球无人机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 SITEMAPS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运营商: 湛江中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无人机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38372号-1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